详情介绍
皮革制品的耐用性与美观度,核心在于其表面色彩的稳定性。当皮革与衣物、座椅、箱包等频繁接触时,摩擦导致的掉色问题不仅影响产品寿命,更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。皮革摩擦色牢度测试仪作为皮革行业质量控制的核心设备,通过模拟真实摩擦场景,为评估皮革色牢度提供科学依据。
一、皮革摩擦色牢度测试仪核心原理:模拟真实磨损场景
该仪器基于摩擦力学原理设计,通过标准化摩擦头对皮革表面施加可控压力与往复运动,模拟日常使用中的摩擦过程。摩擦头通常采用羊毛毡或专用织物包裹,其材质与接触面积严格遵循国际标准,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。例如,部分机型采用15mm×15mm的方形摩擦面,通过精确控制摩擦行程与速度,使测试条件与实际磨损高度一致。
测试过程中,仪器可设置干摩擦与湿摩擦两种模式:干摩擦直接评估皮革表面染料的附着力;湿摩擦则通过湿润摩擦头,模拟汗液或雨水渗透后的掉色风险。这种双重测试体系,全面覆盖皮革在不同环境下的色牢度表现。
二、仪器结构:模块化设计保障测试精度
驱动系统:采用电机驱动摩擦头往复运动,通过偏心轮或伺服电机实现行程与速度的精准控制。部分机型配备变频调速功能,可模拟从轻柔擦拭到剧烈磨损的多种场景。
压力调节装置:通过附加砝码或气压系统,精确控制摩擦头对皮革的压力。标准测试通常要求500g至1000g的加载重量,确保压力值符合ISO、QB/T等国际标准。
试样固定平台:配备可调节夹具与延伸螺旋旋钮,既能固定平整皮革,也可模拟皮革拉伸状态下的摩擦性能。例如,某些机型支持试样长度方向最大延伸25%,用于评估皮革在受力状态下的色牢度。
计数与控制系统:集成数字计数器与触摸屏操作界面,可预设摩擦次数(1-999999次),并实时显示测试进度。部分机型支持断电记忆功能,避免意外中断导致数据丢失。
环境模拟模块:湿摩擦测试需配备蒸馏水加热装置,将摩擦头浸泡后冷却至室温使用,确保水分含量与人体汗液接近。部分机型还支持温度调节,模拟高温环境下的摩擦掉色情况。
三、测试流程:标准化操作确保结果可靠
试样制备:从皮革样品中裁取规定尺寸(如100mm×100mm)的试片,确保无折痕、瑕疵。湿摩擦测试需将试片在恒温恒湿环境中调湿24小时,消除环境因素干扰。
仪器校准:检查摩擦头表面平整度,更换磨损的羊毛毡;清洁试样平台,确保无残留染料或杂质;校准计数器与压力传感器,确保参数准确。
参数设置:根据测试标准选择摩擦模式(干/湿)、压力值、摩擦速度(通常为30-60次/分钟)与次数(常见为50-100次)。例如,ISO 11640标准要求干摩擦50次,湿摩擦10次。
测试执行:启动仪器后,摩擦头按设定参数往复运动,计数器自动记录次数。测试过程中需观察皮革表面是否出现起毛、裂纹等异常现象。
结果评估:测试完成后,将摩擦后的羊毛毡与标准灰色样卡对比,评定沾色等级(1-5级,5级最佳);同时观察皮革表面掉色情况,确定颜色变化等级。若两次重复测试结果存在差异,取较低等级作为最终结果。
四、应用场景:贯穿皮革全产业链
质量控制:制革企业通过定期测试,优化鞣制、染色工艺,减少批次间色牢度差异。例如,某企业通过调整染料浓度与固色时间,将湿摩擦色牢度从3级提升至4级。
产品研发:新材料(如水性聚氨酯涂层)的色牢度测试,为创新产品提供数据支持。某科研机构通过测试发现,纳米二氧化硅改性涂层可使摩擦色牢度提高1.5级。
标准认证:出口皮革需通过ISO 105、AATCC 8等国际标准测试,仪器数据是获取SGS、Intertek等机构认证的关键依据。
失效分析:针对客户投诉的掉色问题,通过复现测试条件,定位工艺缺陷或原材料问题。例如,某品牌皮鞋掉色案例中,测试发现染料未充分固色导致湿摩擦色牢度不达标。
五、技术演进:从机械式到智能化的跨越
早期测试仪依赖手摇驱动与机械计数,存在精度低、效率差等问题。现代仪器融合伺服电机、PLC控制与触摸屏技术,实现参数数字化设置与测试自动化。部分机型还配备图像分析系统,通过摄像头实时捕捉皮革表面变化,结合AI算法自动评定色牢度等级,将人工评估误差从±0.5级降低至±0.2级。
皮革摩擦色牢度测试仪不仅是质量控制的“守门员”,更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“催化剂”。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耐用性要求的提升,该仪器将在材料创新、工艺优化与标准升级中发挥更大价值,助力皮革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
留言询价
- 上一篇:万能磨耗仪器
- 下一篇:高低温耐碎石冲击试验机器